11月14日,奮戰了20天的寧夏“獵鷹號”硬氣膜實驗室正式休艙。
在寧夏,金域醫學開創了第三方醫檢機構與本地醫療機構緊密合作、共同完成疫情防控任務的聯動抗疫新模式,一支由金域醫學和各級醫療機構檢測團隊合力組建的超200人的隊伍。截止目前,這支隊伍開展核酸檢測累計超76萬管,約650萬人份,占據寧夏自治區總篩查量的近40%,為寧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了醫檢人的力量。
寧夏回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醫政藥政管理處調研員王志忠、銀川市衛生健康委主任章玉明、銀川市體育中心副主任陳加澤、銀川體育館館長羅欣,以及金域醫學“獵鷹號”硬氣膜實驗室寧夏抗疫先鋒隊臨時黨支部書記、總指揮李璐,合肥金域副總經理、“獵鷹號”硬氣膜實驗室技術總監毛源,寧夏金域黨支部書記、副總經理趙重陽、華中大區實驗室與科技創新部經理李東陽等出席休艙儀式。
寧夏”獵鷹號“硬氣膜實驗室
強強聯合
日最高檢測產能從8萬提升至超12萬
十月中旬,“西北旅行團”疫情快速擴散到大西北。陜西、甘肅、寧夏、內蒙古、青海等省份均緊急調撥人力物力,迅速提高當地的核酸檢測產能,快速阻斷病毒傳播鏈條。
在寧夏自治區衛健委的組織下,金域醫學調配一組五艙一體的“獵鷹號”硬氣膜實驗室緊急馳援,設地銀川體育館。通過“全國一盤棋”的調度資源,百余臺擴增儀、開蓋機、自動加樣儀、自動核酸提取儀等全自動化設備入駐氣膜實驗室,來自集團各大中心實驗室的檢驗員同時抵達。但面對本次波及多省份的疫情,硬件條件充足的情況下,寧夏“獵鷹號”硬氣膜實驗室的檢測團隊需要進一步擴充。
經寧夏自治區疫情防控指揮部部署,寧夏臨檢中心迅速安排各級醫療機構檢測團隊進入氣膜實驗室。在臨檢中心主任樸文花的統籌協調下,寧夏第五人民醫院檢驗科主任韓學軍帶領的石嘴山市核酸檢測支援隊、固原市醫院檢驗科主任高占珍帶領的固原市核酸檢測支援隊,以及賀蘭縣人民醫院、國龍醫院、銀川市婦幼保健院等檢測團隊50余位檢測人員及輔助崗位人員,和金域醫學的“健康哨兵”先鋒隊一起,組建成超200名專業技術團隊,投入到阻擊病毒工作中。雙方強強聯合,將原本每天最高可以做8萬管的產能,迅速提升到了超12萬管。
金域醫學歡送石嘴山市抗疫支援隊
金域醫學歡送固原市抗疫支援隊
“這種通力協作,有效保障了銀川市新冠疫情防控預警系統靈敏高效運轉,讓新冠病毒無處遁形,幫助搶占先機、贏得寶貴的時間。”銀川市衛健委主任章玉明表示。
銀川市衛健委主任章玉明致辭
金域醫學“獵鷹號”硬氣膜實驗室寧夏抗疫先鋒隊臨時黨支部書記、總指揮李璐認為,這一合作模式,開創了社會化醫檢力量與本地政府、醫療機構緊密合作的聯動抗疫新模式,實現了“獵鷹號”硬氣膜實驗室搭臺、各方協同合作,共擔共贏的目標。
金域醫學“獵鷹號”硬氣膜實驗室寧夏抗疫先鋒隊臨時黨支部書記、總指揮李璐致辭,并宣布休艙
寧夏金域黨支部書記、副總經理趙重陽主持休艙儀式
金域醫學華中大區實驗室與科技創新部經理李東陽宣讀感謝信
金域醫學向體育中心體育館贈予感謝錦旗,并捐贈防疫物資
氣膜艙前端接收負責人、寧夏金域戴駿宇(左)及氣膜艙檢測組、區醫院檢驗科施嘉楠(右)分享心得
氣膜艙標本組負責人、鄭州金域荊琳茜(左)及氣膜艙檢測組、黑龍江金域石媛媛(右)分享心得
向檢測成員頒發抗疫證書
檢測量占全區近40%
“獵鷹號”圓滿完成任務
短短20天的時間,寧夏“獵鷹號”硬氣膜實驗室從搭建,調試,到團隊磨合,創下了一個又一個亮眼的成績,物流、檢測、出報告,供應、IT系統維護、后勤保障等各個流程在此前積累的經驗下,進一步完善,使得產能能夠迅速提升。金域用行動踐行了“特別敢于戰斗、特別能夠戰斗、特別善于戰斗”的抗疫精神。截至2021年11月12日,“獵鷹號”硬氣膜實驗室累計完成近 76 萬管、約 650 萬人份的核酸檢測任務,占寧夏總篩查量的近 40%,切實成為了寧夏本輪疫情防控中核酸檢測的主力軍。
休艙不等于休息,盡管寧夏“獵鷹號”硬氣膜實驗室的使命告一段落,但寧夏金域將駐守在寧夏抗疫的一線,繼續承接寧夏當地的核酸檢測任務,為徹底打贏寧夏疫情防控戰而努力。
寧夏‘獵鷹號’硬氣膜實驗室全體成員合影